希望出版社们,能多多出一些mini开本。——今天的编辑土豆儿2017年12月31日早晨9:40,我们开始记录在地铁上看书的成都人,随后分别发布了:2022年9月23日 2024年07月27日 收到了几百条留言,引发了许多讨论:“居然没有我?”“说实话有点感动。”“这里应该没有早高峰的1号线吧?”因为留言太有意思,所以我们摘选了一些,有了今天这篇在地铁上看书的成都人3.0。 1.这里应该没有早高峰的1号线吧? 原本以为早高峰的1号线书都掏不出来,结果粉丝@雨竹 的女儿说,完全掏得出来,还可以放在别人背包上看。 2022年5月13日 ,早晨9:12,1号线《如果这是宋史》2.看书被让座@「来树下」燊燊:在成都地铁上有次很难忘的经历:被年轻男性起身让座,原因是他看见我在看书,让我坐着看,而不是因为我胖以为是孕妇更让人记忆深刻的,是我在看一本女性主义书籍,男孩子是完全看到封面封底的,还起身让我坐。@一默:我和其他书友在地铁上互让,在地铁上遇见看纸质书的人,就天然有种惺惺相惜感。 2022年10月19日9:00 那一刻这排同时有两个人在读书3. 总是遇到相同的人,看不同的书 因为看书的人都戴着口罩,完全没看出来是同一个人,不得不说粉丝们确实是福尔摩斯,仔细一对比,还真是。 2022年10月17日9:08 2023年6月12日09:07 ,书名不知,书上有一只白色小猫巧的是我常在地铁上遇到一位同事,几年前我还跟她不熟,没怎么说过话,当时总碰到她在看书。2022年4月15日,星期五3号线,《羊道》。 2022年6月16日,早晨9:20,3号线《犬之力》。 2022年7月5日, 早晨9:20。第三次碰到她换成了电子书。 时隔两年,我问她你还在地铁上看书吗?地铁上我什么书都看,地铁就是我的重要阅读时间段,没有什么书本大小题材之类的考虑。书大就背个大点的包,轻松严肃的都会看。最近在看电影《泳者之心》的原著,还跟着书学了招自由泳的锻炼方法。 4.看封面就能报出书名今年在地铁上看到一本书,书名不知,书上有一只白色小猫。很多粉丝讨论,其中一位甚至报出了出版社:封面是猫的是东野圭吾的小说《恶意》,2016版娄美莲译南海出版公司的。 5. 地铁上看书会不好意思吗?@MZT星星:我常在外面看书,一个人在外面超过20分钟就想看了。不过英文书我多数都包了书皮,别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书。@马小马的海角:在成都呆了8、9年,从19年开始出门基本上都是书不离手,无论是公交地铁还是河边散步。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而且发现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。@LX:以前在地铁上看书会觉得不好意思,在职备考CPA让我各种挤时间后就忘却了不好意思,通勤路上背会了好多知识点。 2023年12月14日 4号线 19:31太升南路站@Cherish王鑫业滴:因为通勤时间比较长,上班看电脑,下班看手机眼睛不舒服,我逐渐开始在地铁上看书。渐渐地我发现通勤是中年人每天难得的独处时间,我也越来越喜欢在地铁上看书,通勤出差也必定会带书。今年利用通勤时间看了十几本书,碎片化时间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。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!@Windows-98:不能被形式拖累,也不能为了让别人看出你在看书而捧一本纸质书招摇过市。微信读书上开个会员,万千书籍随便看,一边看一边做笔记,还可以就某个段落和大家讨论讨论,真的很爽,以前没有阅读的习惯,装上了微信读书的APP一年看了32本。(仿佛在给微信读书打广告)@土家宋小妹:看到这条推文,意外+感动。作为一个出门时包里必然放本书的人,有种归属感。地铁里,有座位时,坐着看简直巴适;没座位时,人不太拥挤,站着看也是不错的;有时实在太挤了,只好让书抱在怀里但无论如何,带着书、看着书坐地铁,有种安心感。偶尔,甚至幻想,耶,今天我又带了某某作者同乘地铁了哟。 2023年4月18日19:26,4号线《碌碌有为》@池袋骑士:我觉得只要爱看,看的进去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随时都可以拿出书来读,自然随意随喜。@ArtemisFowl爱鲍小薇:很喜欢上班路上在地铁看书打发时间,而且我发现我在人多的地方看书更容易投入,吸收效率更高。6.和我看同样书的陌生人 @陌上花早:上次在地铁上看《酉阳杂俎》,有个高中生递给我一本文言文词典,然后跟我一起看。@叮当猫在飞:话说我今天刚开始看《酉阳杂俎》,然后把我儿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出来,边看边查。 《酉阳杂俎》是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,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八年(854)左右。这本书的性质,据作者自序,“固役不耻者,抑志怪小说之书也”。所记有仙佛鬼怪、人事以至动物、植物、酒食、寺庙等等,分类编录,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,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,与晋张华《博物志》相类。 @陈小P:最近地铁读物是杨本芬老师的《豆子芝麻茶》。@杨喋喋:好巧,我昨天刚刚把四部曲中的《我本芬芳》看完,前三本还好,这本从头气到尾,却是杨奶奶的婚姻自传。 在讲述过母亲(《秋园》)、乡亲(《浮木》)、婚姻(《我本芬芳》)之后,杨本芬又将目光聚焦到秦老太、湘君、冬莲这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上,细致入微地讲述了一代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、选择与担当、勇气与坚持,即便命运不公,也不放弃自我救赎。7.陌生人眼里看书的你@若梦:它告诉我,书里有我想要的世界。看到这些感人的画面越发觉得治愈,想起昨晚坐高铁回成都的路上,看见旁边的阿姨一直在看书,好治愈啊,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~@绀香巉:我朋友在地铁上看英文小说被歪果仁看到了,用翻译软件写了一段表扬的话在手机上递给他看,然而他一开始还以为是骗子来要钱。@老爷子:老夫上月在由郫返市中心上四号线座下遇到邻坐:二十多岁小伙子一看是白领人士,手捧一厚本雪白纸质书,眯着老花眼一"雀"!居然是竖排繁体中文版!试问他职业?果然是理工男!那书他还是刚刚借到的、抓紧看。如是兴奋欣欣之气、鲜久矣!@Fion:希望这个系列继续推出3.0。有一次在厦门地铁上,印了这样一句话:“读书,全世界就在眼前,不读书,眼前就是全世界。” 2022年5月21日,早晨9:29 3号线西蒙娜·波伏娃《第二性》8. 成都人地铁阅读不完全书单@sunnybai:8号线,8点20左右顺风站到川大望江校区,周一到周五,我和我儿子读《道德经》,已经可以背到了51章了。2022年9月30日 @inzagham:每天地铁通勤的80分钟,是我最惬意的看书时光,也是看书效率最高的时段。今年看了王水照《苏轼传》,邓广铭《辛稼轩年谱》,司昆仑《新政之后——警察、军阀与文明进程中的成都》,王笛《消失的古城》,施展《溢出》。2024年7月29日 @inzagham:看到第一个精选的往期留言是我的,惶恐。我发现我看说的口味没太大变化,今年又把王笛老师的作品翻出来看《茶馆》、《袍哥》、《走进中国城市内部》。由于太爱东坡,重看了李一冰老师的《苏东坡新传》,周文翰的《孤星之旅 》。最近通勤宝书——小书馆系列。一周可以看一到两本。包括《文言浅说》、《学诗浅说》,还有没有收录在小书馆的同类型的小书——朱自清先生的《经典常谈》。正如编辑者言:有一类小书,篇幅短小,语言通俗,轻松可爱,如溪水中的松影,自有一种清简之美。以大手笔写小文章,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,但见肉见骨的精华,绝对令人受益匪浅。 2024年2月20日5号线@L:想起一个美女,在地铁上看《疯癫与文明》。@曾冬:随时包里都会装一本书,装的最厚的一本是《愤怒的葡萄》所以我没有小包包,我的包至少要放得下一本50万字的书。看到这篇文章很是感动,我在地铁超过2个站就会掏书看,不管有没有异样的眼光,那一刻属于我的,真好。看书不需要环境,希望各个地方都有看书的氛围,把政府为我们提供看书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,真正实现全民阅读。@叫花伦闭嘴:居然没有我,最近在看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。 2022年5月27日,星期五10:474号线非遗博览园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@Rosetta:经常往返6/3号线,去年在地铁上看完了《苏菲的世界》,弗洛姆《爱的艺术》、《逃避自由》、弗洛伊德《梦的解析》、冯友兰《中国哲学史》,地铁路漫漫,努力在当下。@树先生:在一号线上看完了《瓦尔登湖》、《理想国》、《寂静的春天》。@亦花:只能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也喜欢看书。虽然坐地铁的机会不多(实在是没啥需求),但在一年不超过5次的时光里,也陆续读完了渤海小吏的《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》和冯仑的《野蛮生长》。单边90多分钟的车程,玩手机实在有些浪费,看书正好有效利用起来。@月饼娃娃:有天在一号线,看到个年轻人,在看《毛泽东选集》。@一霆的真实体验:我经常在早上的18号线看最新一期的《三联生活周刊》 成都地铁真的好适合阅读。 @喻:走3号7号线,一个月两次左右,最近在看《非暴力沟通》,本月的第二遍。其他推荐:自控力、思考快与慢、结构性思想、家为什么伤人。@April:努力了,没找到自己,推荐一本《岛上书屋》吧,适合在地铁上看,在卑微的打工生活中感受到一点温暖。@罗c:在回老家的高铁上看完了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、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、《将熟悉变为陌生》、《暮色将近》《养育男孩》。《智能商业》《性学三论》《汤姆索亚历险记》《白痴》《家》《西游记》《平凡的世界》《三国演义》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《工程经济》《羊道》《思辨与立场: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》《尤利西斯》《戴老师高能唐诗课》《如果这是宋史》《女性主义疗法》《银河英雄传说》《第二性》《鱼羊野史》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《我心归处是敦煌》《管理百年》《丫丫的大脚》《惊愕!巨虫国——石炭纪多氧时代》《犬之力》《世界史》《我去找回太阳》《人文蜀地》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《昆虫躲猫猫》《魔法的语言》《柯南》《四季朗读》《盗墓笔记》《冬牧场》《所罗门王的指环》《紫禁城的黄昏》《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》《时光不负爱情,我不负你》《妈妈及生命的意义》《围城》《反脆弱》《看天下》《资治通鉴》《敦煌奇幻旅行记》《仙症》 《伟大工程——一个党建工作者的学习笔记》 《太阳鸟十年精选 》 《俞斌围棋教室》《碌碌有为》《好奇号——失落的玛雅文明》 《黄帝内经前传》《谁杀了她》《人生的智慧》《鸡鸭名家》 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《别让我走》《幼稚园行为课程》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谢谢你们,在地铁上看书的成都人,让人感受平静的力量。如果你也有在地铁、高铁上看书的有趣场景,请留言分享。 今日编辑 |土豆儿本文系谈资“成都Big榜”官方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文章、不得使用文中图片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日乱拍很有爱,来自同事莉莉丝。莉莉丝爱在高铁上看书,一看书她的丈夫就会拍照“嘲笑”她:L老师开始学习了。去年国庆,前往贵州雷山溯溪前《生活世界的地理》 前往西昌《规则的悖论:想象背后的技术、愚笨与权利诱惑》 春节时前往安顺《人有人的用处》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